2020年12月8日,甘肃临夏,甘肃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90后村医尚晓梅。 (视觉中国/图)
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进行时,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发出对高考考生志愿填报的喊话。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6月27日,甘肃玛曲县官方公众号发出一封《致全县高考生的倡议书》,号召该县考生报考医学类院校,“不要被暂时的困难所吓倒”。
玛曲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甘青川三省接合部。倡议书落款为该县卫生健康局。
希望更多考生学医的不只这个海拔3500米之上的县,更有地方政府为此拿出“真金白银”。玛曲发出倡议的两天前,6月25日,江苏太仓市卫健委发文称,太仓籍高中毕业生报考江苏省或全国重点高校医学类专业并在本科批次以上录取,有机会获得5万到15万的资助资金。
除了医学类,许多地方政府部门希望考生报读的专业还包括师范类。例如江苏启东市教体局,更是为报考重点院校师范专业的学子开出最高54万元的补助补贴。
与需要提前批填报,以及免学费、住宿费的定向培养不同,目前各地的鼓励报考政策更强调定向资助,且大部分地区并不强制要求考生毕业后回基层工作。但有地方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接受过资助的学生,“基本上都回来了”。
“专业人才奇缺”
南方周末记者观察到,2023年高考季,各地先后有卫健、教体、民政部门号召考生报考相关专业。
不乏地方政府为之投入大手笔。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此前启东教体局在宣传相关政策时,曾提到最高补贴54万。
根据该局发布的公告,启东户籍和学籍的2023级高三考生在报考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10所重点师范院校师范类初高中学科专业(除音体美、信息技术学科)后,可与教体局签订《培养协议》,在校期间享受每年1.2万元的生活补助。
学生毕业后,需取得毕业证、学位证和教师资格证等相关证书,经过考核、体检和政审合格后,安排至启东市区初高中学校任教,入编事业编制,连续服务年限不少于五年。在服务年限内,还可享受生活补助,在市区购房还可享受购房补贴。而如果一些学生在博士毕业后回启东工作并买房,按政策规定,整个过程政府为其投入的补贴能达到54万。
鼓励报考某个专业的政策背后,通常是当地紧迫的人才需求。
玛曲县卫健局发出的倡议书中提到,“当前全县面临一方面大量毕业生待业在家,另一方面专业学科人才又奇缺,专业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的两难境地。”
玛曲县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2019年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这个拥有5.72万常住人口的县,当地的医疗队伍一直处于紧缺状态。甘南藏族自治州卫生学校高级讲师王宇2016年的一篇文章指出,甘南州卫生人才总量严重不足,人才断层问题凸显,经初步估算缺口达1300余人。
2023年5月23日,甘南州委书记何谋保在与省卫健委的座谈会上,再次提到甘南州医疗服务水平远低于省内其他地区,医疗方面整体落后且欠账较大,希望省卫健委继续加大对甘南卫生健康事业的支持力度。
东部地区同样存在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南方周末记者梳理发现,2020年以来,江苏除太仓市外,苏州吴中区、张家港市都先后出台定向资助政策。
但与西部地区的紧缺状态不同的是,东部地区更强调人才的结构。太仓市卫健委机关党委副书记江兴村曾于2015年发文称,在全市卫技人员中,高、中、初级职称比例为1∶5.2∶7.4,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偏少。且“人才队伍知识老化、观念陈旧。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与其所承担的卫生服务任务不相称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问题”。
据此,江兴村提出目标,市属医疗机构临床专业新录用毕业生须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以上学历不低于20%,乡镇医疗机构临床专业新录用毕业生须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以上学历不低于50%。
政策是否奏效?
作为早期满足地方专业人才需求的培养计划,“公费师范生”“免费医学生”进入人们视野已久。2010年起,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
如今包括太仓在内的很多地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与政府资助同时施行。
2020年,有报道称10年间国家共为基层免费培养5.6万名定向本科医学生,平均为中西部每个乡镇卫生院培养1.9名本科生。然而,基层医疗机构招聘医生难的情况依然存在。
甘肃省卫健委2020年印发的《甘肃省2015年至2019年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违约名单》显示,5年间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违约人数为251人。其中,兰州大学毕业生的违约数由2015年的7人递增到2019年的85人。2021年9月,陕西省政府官网发布了省卫健委《关于延长2021年陕西省县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定向招聘医学类本科毕业生报名时间的公告》,列举了百余个无人报考的岗位。
甘肃省卫健委2020年印发的《甘肃省2015年至2019年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违约名单》。 (甘肃省卫健委官网/图)
那么,通过定向资助的方式,能否缓解当地的专业需求?
从2019年开始,有“华东药都”之称的安徽省太和县就曾出台支持太和籍制药类大学生的政策,对符合要求的制药类相关专业学生提供每年不超过5000元的补助,据2022年的统计结果,累计资助学生达340余人。
有多少受过资助的大学生回到家乡工作?2018年以来,四川省巴中市就开始尝试定向资助当地考生。专项资助要求包括:符合巴中市当年发布的急需紧缺专业需求,户籍或生源地在巴中市,在“211”“985”“双一流”高校就读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自愿毕业后回巴中市域内行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工作服务期不少于5年。资助标准为在大学学习期间每人每年一万元。
巴中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18年和2019年分别有2位和7位学生报名加入资助计划,目前已有4位学生回到巴中工作,其余学生继续深造读研。太仓卫健委每年资助的名额有15个,据相关工作人员称,“个别年份没招满以外,大多数时候都是满的”,接受过资助的学生,“基本上都回来(太仓工作)了”。
不过,定向资助也有一定的违约风险。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目前各地公布的大部分资助政策中,没有详细说明具体的违约责任,只提到“违约责任在协议中另行约定”。
按照巴中市的政策,如果资助对象不能在规定学制年限内完成学业,或毕业当年参加巴中市行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但未被录(聘)用且不服从调剂考核招聘到乡镇等基层单位工作,则不再享受资助政策,并需一次性全额向市财政退还已享受的资助资金。
另外,已享受资助政策而未按协议规定回巴中就业,或已就业未按协议规定履约的,全额退还已享受的资助资金,并缴纳违约金。并建立诚信档案,公布违约记录。“但实际上违约金是很少的,比利率低很多。”前述工作人员表示,政策的实施还是会尽可能考虑学生的情况。
(南方周末实习生陈宇龙对本文亦有贡献)
南方周末记者 苏有鹏